2025年24节气时刻表

数据仅供参考,准确时刻以国家天文台公布为准

  • DA_XUE:2024-12-06 23:17:00
  • 冬至:2024-12-21 17:20:32
  • 小寒:2025-01-05 10:32:44
  • 大寒:2025-01-20 04:00:05
  • 立春:2025-02-03 22:10:26
  • 雨水:2025-02-18 18:06:31
  • 惊蛰:2025-03-05 16:07:15
  • 春分:2025-03-20 17:01:27
  • 清明:2025-04-04 20:48:34
  • 谷雨:2025-04-20 03:55:58
  • 立夏:2025-05-05 13:57:10
  • 小满:2025-05-21 02:54:36
  • 芒种:2025-06-05 17:56:29
  • 夏至:2025-06-21 10:42:13
  • 小暑:2025-07-07 04:04:57
  • 大暑:2025-07-22 21:29:24
  • 立秋:2025-08-07 13:51:32
  • 处暑:2025-08-23 04:33:49
  • 白露:2025-09-07 16:51:55
  • 秋分:2025-09-23 02:19:18
  • 寒露:2025-10-08 08:41:10
  • 霜降:2025-10-23 11:50:53
  • 立冬:2025-11-07 12:04:02
  • 小雪:2025-11-22 09:35:32
  • 大雪:2025-12-07 05:04:34
  • DONG_ZHI:2025-12-21 23:03:02
  • XIAO_HAN:2026-01-05 16:23:07
  • DA_HAN:2026-01-20 09:44:53
  • LI_CHUN:2026-02-04 04:02:05
  • YU_SHUI:2026-02-18 23:51:53
  • JING_ZHE:2026-03-05 21:58:57

2025年24节气时刻表,24节气查询(免费查询)

24 节气是古人基于天文观测,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并在历史传承中不断丰富完善而形成的独特的时间知识体系和民俗文化瑰宝。

天文观测基础

太阳周年运动规律:24 节气最初是依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周年视运动来划分的。古人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发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时,不同位置会对应地球上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于是便选取了 24 个具有标志性的位置,将黄道等分为 24 段,每段对应一个节气。例如,当太阳到达黄经 0° 时为春分,到达黄经 15° 时为清明,以此类推,随着太阳位置不断变化,节气也依次更替。

确定节气时间点:为了更精准地确定节气的具体时间,古人发明了多种观测方法。其中,圭表测影是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观测圭表(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杆)在正午时分影子的长短变化来判断节气。比如,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分圭表的影子最长,此后影子逐渐变短,古人依据这样的影子变化特征来确定冬至以及其他节气的时间节点。

农业生产需求

指导农事活动: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与气候、时节密切相关。人们需要根据时节变化来安排播种、耕耘、收获等农事活动,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成。24 节气很好地反映了一年中不同时段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成为了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这句农谚就体现了清明时节气温回升、土壤湿润,适宜开展播种瓜豆等农事活动的特点,农民们依据节气来把握农事节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顺应自然规律:节气的划分也是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和总结的成果,通过了解不同节气的气候特征,如立春标志着春季开始,天气渐暖,万物复苏;立冬意味着冬季来临,天气转寒,要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等工作,人们可以顺应自然变化,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保障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的有序进行。

历史文化传承

不断发展完善:24 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的记载,随后经过历代不断地补充、完善,到秦汉时期,完整的 24 节气体系基本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关乎农事和天文,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哲学思想等内涵。每个节气都有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诗词歌赋、饮食习俗等,像冬至吃饺子、立春咬春(吃春饼等),还有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描绘节气景象、抒发时节感慨的诗词,这些都体现了节气在文化层面的深厚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与情感。

2025年24节气时刻表,24节气查询(免费查询)

撰写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